当前位置: 家长学校 文章阅读
用“递减法”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小豪是五年级的学生,他有个不好的习惯: 写作业拖拖拉拉,母亲很伤脑筋。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能写3小时以上。小豪的外公是教师,暑假的时候给小豪补课,发现小豪的反应很快,但是不专心,往往写几分钟就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至少五六次以上就这样,一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闲逛上面,难怪要用那么长时间来完成功课。为此,母亲专门抽出时间陪小豪写作业,可是小豪每写几个字必围着屋子溜达一圈,即使有时在母亲的强压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母亲一离开,小豪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亲不能每天都专门陪读,所以小豪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

    坏习惯的分析

    我们可以分析: 小豪写作业,已经长期养成不能专心的习惯,要他写作业时不要起来走动实在不容易。儿童的不良行为,若是属于初犯或是简单的,可以运用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削弱。但事实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为次数很少,多数是出现好多次以后才被发觉。这些长期塑造而成的行为,父母或老师发现的时候,坏习惯已经相当牢固。可是一般家长或老师往往忽略这项关键因素,恨不得让孩子马上改善。因此,会把儿童所要改善的不良行为的标准订得很高、很严格、很硬性,嫉恶如仇,半点也不通融形成双方对立的尖锐形式。在面临此种情境时,运用区别强化的策略非常有效。

    教育方法的改变

    在专家的指导下,小豪的妈妈改变了教育方法。在鼓励孩子的前提下,她与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孩子写作业时,每小时能把离坐次数减到三次以下,就可以看电视否则禁止看每晚的动画片。每晚的动画片对小豪非常有吸引力,这一招很管用: 第一星期小豪有三天达到标准,三个星期以后就完全做到每小时离坐三次以内。这时,妈妈表扬了孩子。并鼓励他争取把每小时离坐次数减少到两次或一次,坚持三个月以后,小豪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

    我们的思考

    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换上性子急的父母,见孩子学习的时候总站起来,可能会大喝一声:“坐下!学习要专心,不许走来走去!“结果会怎么样呢? 家长若盯着孩子,他就忍耐着,等家长一离开,他就非蹦起来不可,可能会比以往次数还要多。

    小豪的妈妈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她运用了递减法,来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她不急于一刀斩断坏习惯,因为她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她允许孩子每小时可以站起来三次以内,调动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使孩子内心真正愿意接受妈妈的建议。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当小豪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即写作业每小时离座三次之内,并因此而受到妈妈的赞许,还可以坦然看动画片。此时,他的心里是骄傲的,是快乐的,这种成功的体验激励着他继续进步,使他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因此,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具体说来,如果想让孩了养成好的习惯那就通过各种方式激励他把好的行为多多重现,因为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贾形成的程度越牢,如果您想改正孩子的坏习惯,那就鼓励他把坏的行为逐步减少,因为坏习惯只要逐步减少,坏习惯被改正的希望便逐渐增大。


教师登录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学校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大通东路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