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研组 备课组 高数备课组 教研活动 理论学习 文章阅读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知识水平的实际,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进了奇妙的数学王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好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认识感受数学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生活的机会,使他们能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比较大小》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货比三家的数学情境:李冬家准备买一台洗衣机,他们来到国美家电,发现一种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格是976元,李冬的爸爸建议再走几家看看。后来,他们又走了永乐、苏宁两家家电市场,发现同样款式的洗衣机分别卖1002元和998元。他们该到哪家家电市场买洗衣机?为什么?这样,要解决到哪家买的问题,学生就必须对洗衣机的三种价格进行比较,有比较浓的数学味,这种活动不再是枯燥的和无意义的,而是现实的和有价值的。这样,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价值与凝结在数的大小比较中的生活价格就是小学生所能感受和体验的。

二、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理解感悟数学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所以教学的内容不能仅限于书本,教学时空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要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如果仅让学生从字面上描述1公顷是10000平方米,学生很难在大脑中建立起“1公顷” 表象,他们头脑中的“1公顷”是抽象的。如果把学生领到操场,让学生在操场上大致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让4 个学生分别站在这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其他学生每隔几米站1人,分别站在四边上,这样全班同学就站在了一个边长是100米的大正方形上。“1公顷”的土地面积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后,可让学生测量教室或家里卧室、客厅的长度与宽度,并计算出它的周长与面积,或计算出它要铺某种地板砖需要用多少块。

三、创设操作性教学情境,探索体验数学

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境,组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认识感悟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拿出玩具小汽车,把课桌当作“马路”,让同桌同学合作,模拟表演两辆小汽车在一条马路上的运动情况。玩耍中,学生弄清了什么是“同时同地出发”、 “同时两地出发”,什么是“同向而行”、 “相向而行”、 “相背而行”,什么是“相遇”、“相距”……再请两名学生上台模拟表演:“小红和小华同时从家里走向学校,小红每分钟75米,小华每分钟走55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在这样饶有趣味的情境中,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相遇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四、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趣体会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所在,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知识产生兴趣。这样有趣的情境可以是一个开场故事,一个童话,一则谜语,一个游戏等。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教师却对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内在需要,产生了的强烈情绪,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五、创设问题性教学情境,设疑探究数学

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至关重要。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教师设问法,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有活动发现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故事引入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能动性。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使学生感知问题的存在,关键是使学生碰到问题后能主动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超市或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先听取学生了解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记录一些价格,如30.40元、60.15元、7.20元、9.08元、108 .00 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0.40元、9 .08 元、7.20元、108.00 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学“列方程解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前,李杰说服了爸爸妈妈让自己去买衣服,他来到服装店,挑选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并买了下来,刚好付了100元。谈话中,店老板说:“这件上衣的价钱抵得上三条这裤子呢。”回到家里,爸爸说:“裤子很不错嘛,多少钱?”妈妈说:“上衣更漂亮,多少钱?”李杰这才发现自己忘了问上衣和裤子的单价。然后,让学生独立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编成一道应用题,帮李杰解决问题。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理想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接受水平、有效思维的时间长度和教学需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登录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学校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大通东路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