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研组 备课组 高数备课组 教研活动 理论学习 文章阅读
探究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与提出理由的对策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理性乏味的科目,很多学生因此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策略,才能积极有效地使学生学好数学。本文从情景教学与提出理由两方面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策略可供参考。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造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理由,提出理由,解决理由,再通过创设新的情境,发现新的理由,解决新的理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怎样创设数学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每一天,从早上起来就要计算这一天的收支状况,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提出理由,独立深思,再去解决理由;  例如:在讲到“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例子,提出理由,为什么照相机的支架是三角状的;为什么挂上窗户的挂钩之后,呈现三角形就不会晃了;为什么停自行车时,总是用两个车轮子和一个车梯着地,车子就停稳了;测量时为什么总是用三脚架却不是四脚架或五角架呢?

伴随着教师的这些理由,学生会自然地进入到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仔细观察,经过深入深思与理解,最后,总结出原来无论是照相机支架还是窗户的挂钩,都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他们之所以能稳定不动,就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理解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 2、强调过程式情境,要想彻底理解数学原理,就应该知道他的来龙去脉,也就是他的推导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教授学生知识的推导过程,而不是果断地给出结论,要回答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展示说明这个过程,讲解要简单通俗,饶有趣味。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然后找一个三角形,把他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到一起,最后,向学生展示证明过程,这个证明过程也要采取师生之间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证明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彻底地掌握知识二、怎样有效地提出理由 理由的提出是衡量一个人创造性与数学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有效地提出理由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改善学生解决数学理由能力的手段,从而推动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那么,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提出高明的理由呢?

第一,通过比较统一数学原理在不同情境内的应用,比较不同定义、不同规律之间的差异,比较相互矛盾的证明和理论;从而发现并提出理由。第二,观察特殊数学题目,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设想这个规律能否扩大到一般领域,还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况,怎样才能扩展到一般领域呢?例如: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那么可以推导出矩形的面积公式吗?正方形呢? 第三,在一般条件下能够运用的原理和知识,在极端条件下还会成立吗?如果出现新的理由该怎样处理? 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如果这两点之间山水阻隔呢?该怎么取最短距离呢?

第四,从正面能理解的理由,放到反面还会成立吗?例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正确的命题,那么他的逆命题“具有稳定性的图一定是三角形”是正确的命题吗?第五、同样的一个结论,如果条件转变,还会是同样的结论吗?例如:加法中可以用交换律解决理由,那么乘法中也会有交换律吗?乘法中有分配率,那么加法中会有分配率吗?文中提供的这些策略只供参考,更多的策略和策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希望这些策略能拓展一下思路。

三、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趣味性情境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枯燥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直观地趣味化,游戏化,激发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我们可以讲一些生活琐事.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位同学家中的衣柜上的圆形玻璃镜不小心被碰碎了.这个同学仅仅找到一块带有边缘的碎片到镜店就配了一块合适的镜子,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吗? 这个同学用什么策略完成的? 这样一来,短短的几句话,就可以把学生的生活经历、动手能力、情感体验与数学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乐于听,愿意学。

总结: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他的研究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用途也是服务生活,所以,要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要想深刻扎实理解一个数学原理,必须知道他的 过程和思路,所以,要强调过程式情景教学;通过有效地提出理由,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提出的理由进行深思和总结,积极听取学生意见,从而总结出更多的策略和策略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教师登录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学校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大通东路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