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研组 备课组 高数备课组 教研活动 理论学习 文章阅读
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一、重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对于创新还未生成概念,但年龄和性格决定了他们具备着活跃的思维和多变的想法,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创新潜力,但想要将这一潜力充分挖掘,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启发。这要求教师变落后陈旧的教学手段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体,给他们更多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而不是将已经总结好的知识“灌输”给他们,让他们机械的记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充分调动,积极创新。在进行“两位数相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故事情景:在一次聚会上为学生准备了15箱酸奶,每一箱有18瓶,那么学生一共可以喝到多少瓶酸奶?老师便请学生进行猜测,并将自己猜测的答案写在纸条上,积极鼓励其利用现有知识进行数据猜测,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答案,就必须计算出15×18的最终结果。教师指出唯有算出这一结果,才能真正获得正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还没有方法得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断开拓思维,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老师便要求学生自由组成谈论小组,进行积极交流与沟通,大约提出了近20种解题思路,通过这样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创造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探索出解题的思路,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问题的本质。

二、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提出不同的想法,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而发散思维是这一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知道,没有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形成也是无从谈起的。根据数学知识相通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让他们学会从多角度来思考和看待问题。在长时间的训练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定会逐渐增强,创新意识也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给出如下问题:“小朋友读一本180页的故事书,前3天读了全书的五分之一,照这样计算,读完这本故事书需要几天?”教师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结果学生相继列出下面四个式子:①180÷(180×1/5÷3);②3×[180÷(180×1/5)];③设需X天,180÷X=180×1/5÷3;④3÷1/5。上述多解不仅使学生了解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而且帮助学生复习了其他相关的知识,收到了“以一带十”的效果,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一题多变”使学生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了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采用他们最喜爱的,最易接受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好动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紧紧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卷笔刀将铅笔卷成圆锥形状,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议论纷纷,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圆锥、水,以四人小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品质的培养。至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意识和创造精神则很少关注。造成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所学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触动他们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思考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寻找到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大部分学生都按一般的方法去做:(8×4-6×2)÷2=10(厘米)。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老师首先要给予肯定,但是老师可以用一些模型,通过对线段的拆分,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引导学生想出更好的方法。数学教学中,解题思路有很多,数学需要创新,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五、结语

总之,创新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创造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发展。

教师登录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学校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大通东路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