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研组 备课组 中数备课组 教研活动 理论学习 文章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但目前我们不少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而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再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为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认为4-6人比较适宜。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往往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结论或答案;纠错员,负责纠正小组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总结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 

例如:我在教学“折扣”时,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模拟商场“优惠大酬宾”的场景,小组内有“营业员”、有“收银员”、还有“顾客”,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不分角色,教师难以驾驭,局面将不堪设想。  

    但是长期的异质分组,也会导致学习方式流于形式。为了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但必须注意的是自由组合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愿组合,教师也应该进行有目的性的调配。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应该经常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把握时机,创设情境。 

一般来说,当出现个体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就有有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质疑问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表现为迷惑,就无法获取新知识。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以知识的背景营造,以新鲜的角度营造,以好奇心营造,以活动营造,以问题的争论营造等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先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明确题意后提问:“同学们知道怎样解答吗?”此时,学生会感觉不知所措。于是告诉学生:“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提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呢?大家猜猜看。”引入列表法后,学生会发现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很不方便。接着说:“看来,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最后经过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纷纷汇报自己的方法在全班交流,很多小组都想到了假设法和方程法。 

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新策略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三、明确任务,交往互动。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包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之结合起来,把任务分解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让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师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前提下,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要善于动脑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是要求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前应先进行独立地学习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再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其次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共同解决问题。第三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并学会在互相尊重的合作中去学会合作,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小组学习积极高效。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就需要学生测量大量圆形实物的周长和相应的直径的长度,一个小组的学生有的拿着圆的实物,有的就用尺子量,有的就将量的数量填入表格内。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最后通力合作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通过这样的合作,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学生不仅能比较直观地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还能体会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亲自经历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合作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交流评价,增强自信。 

交流评价是学生间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教师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坚持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走出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误区,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抓住恰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用合适的评价机制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作为教者的我们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发挥潜能、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乐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师登录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学校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大通东路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